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24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

    有名的数论派宗师。而事实上阿罗逻的思想也与数论哲学若合符节。   数论哲学以有名的“二十五谛”说明众生与宇宙的生起转变[12]。数论哲学要言之,是以(Purusa)和自性...、声、香、味、触)、五知根(或作五觉根:耳、皮、眼、舌、鼻)、五作根(或作五业根:舌、手、足、男女根、大遗)及意根(兼有觉根和业根二种功能),都是由自性转变而来的。解脱之道便是舍弃变动世界,返回到...

    温金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3062372.html
  • 关于生命现象的探讨——解读《大因经》

    以识为缘。识又以名色为缘,如是诸法辗转增语,则形成生死流转。  三、轮回主体的思考,挑战的尊严  经过上面的论证,生死轮回的因缘已具足,并提出识与名色的和合,就产生了生命。那么,识就成了生命的主体。而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实体,它也是因缘所生法。为了不使人误会识等同于见,于是对外道的思想进行剖析和批判。  1、在何处?  经云:“或有一见觉是,或复有一不见觉是,见神能觉,然神法能觉。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552231.html
  • 刚晓法师讲:《因明入正理论》(四)

    二十五谛中间有个“”,,就是精神本体。数论师既然说“”,那么就是“受”者,现在说“非受”,那么一定不是你数论师的“”。二十五谛是,自性受神的作用而生大,由大生慢,有慢生五唯、五知根、五...不是没有了,只是形式转换了,变成了养分和废品,养分被身体吸收,废品排出体外。化学反应都是这样的。  数论师是立了二十五谛,一个是精神现象之根本的“”,Purusa,一个是物质现象之根本的“自性”,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4438059.html
  • 《入论·十四因过》讲解

    为了驳倒数论最主要的主张——。数论的哲学体系是二元论,和自性是其最高哲学范畴。数论以五种理由成立,“积聚为他故”就是第一个理由。  这里,数论所立的比量是:  眼等必为他用,  积聚性故,...所用。  “眼等”:“等”表示眼根以外的其余四知根。数论把世间一切分为二十五谛 ,归为三大类:首尾二谛自性、,及自性为供受用而转生的中间二十三谛。眼等便是二十三谛中的五知根。  “必为他用”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85438557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75)

    数论外道认为:依靠主物能享用指定的对境。按照他们的观点,除了、主物是常有以外,其余二十三种现象皆依主物而生,虽非作者,但能享用色声香味等一切外境。 这种说法也不对。如果我是常有,则它对外境的执著应成永远不会消失。比如它看见怨恨的敌人,产生强烈的嗔恨心,那嗔恨心的本体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不会息灭。假如今天生嗔恨心,明天不生,则说明随外境而有变化,就像外境消失、眼识也...

    无著菩萨[著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2135029433.html
  • 能立法不成

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 │能立所│如数论师对佛弟子立:思受用诸│若言“假”,因喻无过;今│  │依不成│法宗,以是故,如眼等根 │言“以是故因”,佛法不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1538096.html
  • 能别不极成过

    (有法),“灭坏”是能别(法)。佛家许有“灭坏”,但是数论只许有“转变”而不许有“灭坏”,因此是能别不极成。  数论认为,二十五谛的首尾二谛“自性”、“”,是组成世界的两大本源,中间的二十三谛都由“自性”转变而来,而为“”所受用。这虽然是一种二元论的哲学观点,但属于古代印度唯物主义的学说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数论和佛家虽然都说事物有无常的一面,但数论说的无常是转变义,佛家说的无常却是灭坏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11738099.html
  • 佛法之四现实观

    ,纯本于迷信之要求。故科学之建筑在迷信之上,亦如神教之创造论,以上帝或为其基本。谓此上帝或超越万事万物,永久常住,并能创造一切,现实生灭皆因而有。此均为佛法之所破。又如印度外道,更有一种之假设,以为众生各有一,为永久常住,此亦不过为迷信要求之假设。在现实背后,抽象假想作真,亦为佛法所不取。佛法如量而说,现行实事起灭无常,就还他个起灭无常。事实如此,焉假外求?是在佛法,名曰诸行无常观。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239563.html
  • 空观思想的永恒意义

    常存),3.主宰性(不依因缘,就能完全的自己主宰自己)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宗教哲学体系都主张这种“不空论”,例如主张有“上帝”(婆罗门)、“灵魂”()、实体(不论是一元的、二元的或多元的;精神的或...人类古老传统的思惟方式──形而上──神道的封闭思想完全不相融的。这可从佛陀及龙树当时对婆罗门教的“婆罗门”(上帝)及“”的猛烈抨击看出来,一旦根本上否定了任何形而上“实在”的思想,它们的尾巴附属品─...

    林良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5049431.html
  • 印度宗教哲学史的研究

    倾向;瑜伽派弥补此项缺点,继承数论的教理,把最高的主宰的信仰,加在数论的理论上面,即是建立了以自性为二十四谛;为二十五谛,大自在天为二十六谛的「有神数论」的体系。瑜伽派之成立,或谓以钵颠阇梨...本质、分类及其目的。第二品是方法品,阐明入三昧的方法和修炼过程。第三品是神通品,阐述修持所获得的神通的原理和种类。第四品是独存品,阐明修瑜伽的最终目的,就是获得没有系缚的。  乙、瑜伽学派的哲学体系...

    于凌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171356.html